我嫁给了闺蜜她哥全文免费,人妻夜夜爽天天爽,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吞精,尤物av无码色av无码

  • 2024-05-29
    城鎮街道綠意盎然、田間地頭機械轟鳴、寬敞的柏油馬路上車來車往……初夏時節,行走在黃海農場,處處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省農墾集團第二次黨代會以來,黃海農場緊緊圍繞“雙百雙千”目標,堅持黨建引領,以組織鏈、科技鏈、生態鏈等鏈式服務,將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日常管理等各環節,形成黨建和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聚焦“組織鏈”賦能農業“特色化”。如何做到麥稻高產高效,擴大優質糧種植面積?黃海組織黨員干部以市場為導向,精選優質品種,“量身定制”種植方案;發展“綠色農業”,進行全程質量可追溯管理,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種植,實現優糧優產,優質優價。特色農產品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頭戲,黨員干部組成專班推進“雙西”產業、“鮮食玉米”種植和加工項目,不斷延伸全產業鏈發展,以“特”字當頭助力農產品“出圈”。產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黨員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當前,正是“三夏”生產的關鍵時期,分公司近200余名黨員干部主動認領“責任田”,加大踏田力度,強化精細管理,力奪夏糧豐產豐收。“去年,小麥畝產創黃海歷史新高,今年瞄準降本增效、改革賦能、科學管護,有望再創新
  • 2024-05-28
    麥浪翻滾,滿地金黃,又到一年麥收時。連日來,東辛堅持早宣傳、早準備、早落實,系統謀劃、提前布局,全力以赴保障“三夏”各項生產工作。早宣傳,增強安全生產意識。精準發力,扎實做好安全生產宣傳工作,積極組織社區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熱心群眾等深入到田間地頭,向職工群眾廣泛宣傳“三夏”安全生產知識。同時通過懸掛標語橫幅、巡邏宣傳車、公眾號、微信群等方式,雙線并行,全面宣傳貫徹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夏收防火等政策法規,提高職工群眾安全生產和環保意識,切實筑牢“三夏”生產工作安全網。早準備,確保“三夏”生產順利開展。各基層站點加強農機、農資調配,提前備足“三夏彈藥庫”,對各類農機進行全面保養和檢修,做到拉得出打得響。目前,蘇墾農發東辛分公司已調集收割機、播種機、插秧機等各類農機1300余臺套,采購儲備化肥等農資約5000余噸。供應貿易部完成對庫內60余臺輸糧設備、6條糧食烘干線、19棟庫房配電箱及動力照明線路的檢修保養,全面掌握各類機械設備使用情況,切實做好農機服務保障、農資保供、安全環保等各項工作,積極營造備戰“三夏”氛圍,為夏糧安全入庫提供有力保障,確保夏收、夏種、夏管工作有序開展。早落實,強化備
  • 2024-05-27
    運秧機、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秧苗在微風輕拂下搖曳,成群的白鷺不時在田間飛舞停歇覓食……5月26日,雖然室外氣溫悶熱,但是在寶應湖農場3500畝有機稻種植基地里仍可見一派忙碌景象。“寶應湖農場的有機稻種植基地是江蘇農墾規模最大的有機生產基地,今年我們提早進行謀劃,今天開始全面進行有機稻栽插。”三分場負責人吳文杰站在田頭介紹,為迅速完成栽插任務,提早落實了插秧機6臺,運秧車4輛,管理人員全部下沉一線,積極開展機械化集中插秧工作,為有機稻生產“加速”。平均一臺插秧機一天大概可以栽插40-50畝的面積,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寶應湖農場四面環湖,“腹有”大三河“穿場”而過,場域內有大小支河流眾多,全場86000多畝面積,水域面積就達到36000多畝,素有“湖中皆寶,寸水寸金”的美譽。得益于良好的生態環境,2008年農場開始發展種植有機稻,當時的面積只有60畝,而如今,認證有機基地面積已經增至3500畝,并且在2021年通過了南京國環和歐盟有機雙標準認證。多年來,寶應湖農場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堅持有機肥、綠肥相結合增加
  • 2024-05-24
    5月9日,江蘇省總工會、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表彰了一批2023年度女職工先進集體,并授予“江蘇省五一巾幗標兵崗”榮譽稱號。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普潤質量管理部QC榮登榜單。質量管理部QC作為南京正大天晴產品質量的守門員,這里活躍著一群年輕人,一股新興女性力量在這里激昂,她們耐得住性子,在點滴之間擺弄乾坤;她們守得住初心,用技術創新提升效率;她們夜以繼日地奮斗在檢驗室里,保障著用藥患者的生命安全……追求百分百在窗明幾凈的檢驗室內,身著淺藍色工作服的李巖神情嚴肅,右手指向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一點點將如何排查儀器故障的技巧教給“00后”同事。第一次見李巖的人,都會被她笑起來純凈柔和的眼睛所吸引,從松花江畔到揚子江邊,從生產車間一線到普潤質量管理部QC經理,李巖在制藥一線用特有的細致和執著堅定地奮斗著。“我感覺我沒有那么爭強好勝,只是想著能做到100就不做99,認準一件事就做好一件事。”李巖對工作“百分百”的追求也帶動到了部門的其他同事,自成立以來,質量管理部QC多次在公司勞動競賽、“質量月”等各類評比活動中獲得獎項,連續兩年獲得南京醫藥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榮譽,于2023年獲得“江蘇
  • 2024-05-24
    海安農場金沙基地的金色油菜田里,大型收割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在這個緊張而繁忙的“三夏”時節,蘇墾農發新曹分公司積極響應兄弟農場的支援需求,下屬農機總站迅速行動,派出4臺套先進收割機械協助開展油菜搶收工作,共同描繪“三夏”豐收圖景。今年初,新曹分公司未雨綢繆,著力提升國有農機裝備,投資引進了4臺約翰迪爾C2系列收割機。這些“鋼鐵巨獸”經過全面細致的保養與調試,早已整裝待發,靜候“三夏”戰役的號角。當前,適逢海安農場的油菜進入成熟收割期,新曹分公司毫不猶豫“點兵出征”,以實際行動助力兄弟單位。“這4臺新的收割機作業量大、效能高、損耗小,一臺一天能收150畝,金沙基地1000畝油菜,不到兩天就能收完。”農機總站負責人楊鎮彭說,“這次支援行動,不僅能幫助海安農場爭取到更多的寶貴時間,也是對我們農機隊伍提高應急響應能力的歷練和增強團隊協作精神的鍛煉。”近年來,新曹分公司深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進現代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不斷提升國有農機裝備水平,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此次跨區作業,充分展現出新曹農機現代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的成果。
  • 2024-05-24
    初夏時節,瓜果飄香。東壩頭農場第一年試種的大棚西瓜成熟上市,瓜棚內外到處是忙碌的景象。大棚內瓜蔓蔥蘢,宛如翠綠的長龍,盤繞在地上,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綠色屏障,一顆顆飽滿圓潤的西瓜挺著大肚皮等待著工人們的采摘。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清新的瓜香。另一邊的采摘現場則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們根據對花時做的標記熟練地采摘,裝入瓜框,兩人一組把西瓜挑出大棚進行包裝,瓜棚外的驗瓜師們逐一挑選,按照西瓜的外觀品質、形狀大小進行包裝。包裝好的一箱箱西瓜隨后被搬運工裝入大貨車,發往廣州、上海等地市場。今年以來,東壩頭立足本場資源稟賦,秉承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產業發展之路,特色化大棚西瓜種植產業已結碩果,為農場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2024-05-24
    風吹沃野千重浪,又到一年豐收時。從南到北,江蘇農墾希望的田野上鋪展開美麗的畫卷。5月20日,蘇墾農發江心沙分公司本部1000余畝油菜正式進入收割環節。“油菜全部采取機械化二段式收割,可以有效控制損失率。”上午10點,第二生產區主任陳紅菊一邊打電話向農業中心報備收割安排,一邊向朝自己緩緩駛來的收割機隊伍揮手示意。隨著收割機齒輪轉動,油菜被快速割斷,隨后被傳送帶堆在一側。“三夏”大忙就是與時間賽跑,上午才收割結束的田塊,旋耕機下午就開始翻耕作業。“時間不等人,必須無縫銜接麥后茬口,為稻季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陳紅菊介紹道。“轟隆隆……”5月22日,蘇墾農發臨海分公司順泰生產區種植的1萬余畝大麥開鐮收割,15臺套聯合收割機、運糧車在田間來回穿梭,開啟了“三夏”生產農忙序曲。沉甸甸的麥穗被“吃”進機器,金黃的麥粒“吐”入運糧車,糧食運到場頭,裝入物流車,送至烘干線,一氣呵成。“我們上足機械和人力,全力保障大麥收割,預計5天內收割完。”順泰生產區主任蔡小平說。據悉,臨海今年夏糧面積8.3萬畝,“三夏”期間投入聯合收割機58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夯實全年豐收基礎。眼下,蘇墾農發新洋分公司本部50
  • 2024-05-23
    眼下,江蘇農墾各種植基地夏糧陸續成熟,豐收在望,“三夏”生產的帷幕正在徐徐拉開。5月14日至21日,蘇墾農發及有關單位召開2024年“三夏”工作動員大會,吹響了戰“三夏”、迎豐收的集結號。蘇墾農發強調,“三夏”工作要錨定“搶進度、提質量、穩產量、控成本”目標,圍繞夏收高產、秋糧管理、全農服務、國企改革、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質量控制、安全生產、項目建設、考核成效等10個方面做好相關工作,進一步發揮全產業鏈一體化協同管理優勢,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做到嚴管所轄、嚴守底線、嚴負其責、嚴防風險,奮力交出“三夏”工作滿意答卷。江心沙要求,要提高站位,抓好“三個落實”,即落實農業措施、考核措施、安全措施。要壓實責任,聚焦“三個緊盯”,即緊盯重點地區,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緊盯關鍵環節,落實“六定”工作措施;緊盯宣傳教育,用好微信公眾號、廣播等載體。要立足于“防”,突出“三個到位”,即隱患排查到位、物資儲備到位、人員安排到位。海安要求,要認清形勢,統籌布局,細化計劃,做好應急機械、人員、物資儲備、場外烘干,隨時應對突發惡劣天氣。要壓實責任,將“三夏”工作視為當前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動員,全員到崗,應參盡
  • 2024-05-22
    為進一步提升農機駕駛員業務素質和技能操作水平,提高農機作業質量,調動農機駕駛員學技術、比技能、創一流的熱情,5月18日,蘇墾農發新曹分公司工會舉辦農機駕駛員技能競賽。參加本次比賽的選手由農機總站和各生產區推薦,8家單位共推薦33名選手。比賽分為理論知識考試和駕駛技能考核兩大項,理論測試主要包括駕駛人職業道德、拖拉機基礎知識、相關法律法規及安全知識等,實踐駕駛技能主要考察模擬耕地作業和移庫掛接農具兩項。賽場上,各位選手全神貫注,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精湛的操作技藝,上演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技能比拼。經過一天時間的激烈角逐,來自農機總站代表隊的俞勁鐘和老塘代表隊的徐俊獲得一等獎,農機總站代表隊的夏濟銀、羅振海和何垛代表隊的呂金付、新聯代表隊的魯華獲得二等獎,農機總站代表隊的姜徐炳、崔益華、陳晨和何垛代表隊的陸軍明、匡東代表隊的丁祥春、鹽壩代表隊的王沖獲得三等獎。此次農機技能競賽給農機駕駛員們提供了一次切磋提升農機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的機會,也展示出新曹農機駕駛員勇于拼搏、求實創新的良好素養,為更好服務生產、提高農機作業質量、確保糧食生產增產增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 2024-05-22
    連日來,寶應湖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通過聚焦施工現場、田間地頭、季節特點,扎扎實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織密織牢安全生產“防護網”。聚焦施工現場,嚴把工程質量安全關。農場公司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深入2023年農村公路橋梁項目檢查工程進展情況。伴著機器的轟鳴聲,設備高速運轉,工人們爭分奪秒奮戰在各自崗位上,用辛勤勞動展現出施工現場“熱辣滾燙”的奮進圖景。檢查組認真聽取情況介紹,仔細察看橋梁樁基灌澆質量。要求資產經營部、施工方、監理方立足“安全第一”思想,密切多方合作,加大項目工程現場管理;要強化為農服務,科學統籌安全、質量、進度三者關系,緊盯時間節點開足馬力推進項目實施,保障“三夏”前道路通暢,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助力農業生產;要突出為民服務宗旨,加強施工期間安全引導,方便職工居民生產生活。聚焦田間地頭,嚴把農業生產安全關。5月20日下午,二生產區2隊、13隊、14隊田頭育秧流水線上,上盤、裝土、播種、覆土、疊盤、運輸、鋪盤等工序有條不紊進行。烈日下,工人們有的依次放盤、有的揮鍬鏟土、有的疊盤拖運,開啟了水稻育秧“加速度”。為切實保障高溫期間安全生產,二生產區組織“一線送清涼”活動,把切好的
  • 2024-05-22
    “破冰熱身”“旱地龍舟”“鼓動人心”“財源滾滾”“激情拔河”……5月20日下午,在南京象山湖公園體育場上,通宇公司領導班子及干部職工饒有興致地參加一個個緊張刺激的項目,園區內充滿歡聲笑語。賽前,通宇公司工會、團總支為本次運動會做了大量細致而周密的籌備工作,連日來南京氣溫持續上升,為了做好運動員防暑降溫的工作,特意準備了飲用水和藥箱,全力做好參賽選手安全保障工作。活動中,廣大職工認真準備、積極備戰,比賽項目緊張刺激、高潮迭起。近90位來自公司本部及下屬公司的參賽選手組成6支隊伍展開激烈角逐,參賽選手們有節奏地喊著號子,動作行云流水,步伐穩健輕快,在熱情洋溢中揮灑汗水,挑戰自我,充分展現了通宇公司精益求精、拼搏向上的精神風貌。“這個拔河太考驗團隊默契度了。” “和原來不熟悉的同事分在一組,現在能一直嘮到天黑。” “這些項目非常容易上手,也不為難我們這些稍微上點年紀的老職工。”職工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很好地展現了通宇公司頑強拼搏、力爭一流的精神和凝聚力,活動中的精彩瞬間也令人回味無窮,接下來將以更加健康的身體和昂揚的心態,投身通宇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之中!
  • 2024-05-21
    培育壯秧是水稻優質高產的基礎。連日來,蘇墾農發臨海分公司領導班子成員、農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為秧苗“把脈問診”,“面對面”“點對點”開展水稻現階段田間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的農事指導,促進水稻提質增效,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各大隊水稻種子已經破土出苗,苗床綠意盎然,秧苗長勢喜人,標志著水稻苗床進入澆水、通風煉苗、防蟲防病等苗床管理階段。“揭膜之后,我們立即就開始進行微噴灌護苗了,但是還是有卷葉的現象。”在五生產區29大隊田頭,管理人員手拿一根泛黃微卷的水稻葉詢問,“這樣的要提前進行藥劑防治了,在傍晚的時間段使用無人機均勻噴施,增強植株抗病力。”專家仔細查看了秧苗長勢,并現場把脈問診,對癥開方……初夏微熱的風吹拂著嫩綠的秧苗,也把農技知識吹進了管理人員的心里。“有些藥劑我們也是第一次聽說,專家們給我們帶來新的解決措施。”同時,臨海分公司農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跟進式“零距離”服務的宗旨,對秧苗進行“保姆式”服務,在育秧一線開展全程跟蹤、科學指導。通過實時查看土壤及空氣溫度和濕度,指導管理人員根據秧苗生長情況和天氣氣溫變化,適時做好秧苗補水、通風、防病等秧苗管理工作,真正做到育好秧、育壯秧,為插
  • 2024-05-21
    “一直以來,南通開發區和蘇墾南通公司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此次簽約,是以黨建為引領,深化墾地合作的基層實踐,將更好推動產業發展,實現墾地共贏。”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發區分局黨支部書記、局長唐曉光表示。2024年年初,蘇墾南通公司企業黨總支與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發區分局黨支部簽訂《墾地黨建共建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雙方黨組織負責人就如何開展好黨建共建活動、推動產業發展進行深入交流,一致同意將以此次黨建共建簽約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開發區黨工委、蘇墾南通公司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聚焦耕地保護、現代化農業、高標準農田規劃建設、林業管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產業園區用地規劃等領域交流共促,以富有實效的共建成果助推地方經濟與墾區產業發展雙贏。共建協議簽訂以來,雙方多次開展開展理論聯學、陣地共建等活動,共同推動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開發區資規局領導主要領導帶隊赴蘇墾南通公司,針對公司產業建設“聽情況、解難題、促發展”,在做好要素保障的同時,推進惠企政策落實落地,積極幫助企業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高效精準服務公司產業發展。“半個多月,我們完成了58.75畝土地復耕,并且做到了復墾一處種植
  • 2024-05-21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國家的命脈。一粒種子很輕,輕到放在手掌上,都很難感受到它的份量;一粒種子很重,重到承載著人民的飯碗安全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從曾經的5億多人吃不飽,到如今的14億人吃得好,我國取得“糧安天下”這一歷史性成就的背后,飽含著一代代育種人的心血與汗水、辛勞和付出。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育種研究院淮安研究所小麥育種中心的一群娘子軍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她們幾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育種事業上,用女性特有的柔韌和堅守,綻放著新時代的光彩和芳華。校園到田園,書海到麥海“我們育種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1名,其中女性8名,占比72.72%,她們中年齡最大的53歲、最小的43歲,都是一畢業就過來從事育種研發工作的。每年承擔各類科研項目50余個,先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省級農業重大創新項目1項、省重點研發計劃2項,省揭榜掛帥項目2項,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項……”提起這支隊伍,育種研究院副院長滕志英臉上滿是驕傲。都說嬌滴滴的才是女兒家,但是認真工作起來的她們可都是個頂個的女漢子,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與她們相伴的是膠鞋和工作服。遇上暴雨等特殊天氣,別人都是往家跑,她們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