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2點,南京氣溫沖破39℃。在潤悅府交付現場,物業項目經理崔連娟蜷坐在地板上,匆匆扒拉著早已涼透的盒飯,腳邊散落著喉片空殼。“叮鈴鈴……”“業主您好,有什么可以幫您……好的,馬上到!”崔連娟利落地蓋好盒飯,安排好工作便快步出門。此時,她的手機計步器顯示:16052步——這僅是半天的數據。百米外,工程技術開發部的沈浩鵬趁著剛檢查完一間房屋的間隙,仰頭灌下被曬得發燙的礦泉水,豆大的汗珠砸落在維修清單上。“午飯?忙完再說!”
這場與時間的賽跑,始于10天前潤悅府項目進入交付準備期。作為通宇公司在江北核心區的首個重要項目,首批200多戶業主的期待,繃緊了每一位交付前線員工的心弦。
日行三萬步丈量信任
“崔姐,業主需要聯系垃圾清運,我這就去辦。”物業客服韓露的聲音里帶著明顯的疲憊,口袋里的喉片包裝被揉得發皺。她們平均每天要對接幾十戶業主,喉嚨像被砂紙磨過,忙起來時連水都顧不上喝。一旁的苗軒正仔細核對預交付材料,厚厚的文件夾壓得她胳膊發酸。“從6月20日團隊進駐,基本晚上11點才能下班,正式交付這幾天忙到后半夜都是常態。”每天兩三萬步的巡查,讓兩位姑娘的小腿如灌鉛般沉重,“天太熱了,有時站久了頭就會發暈。”
崔連娟看著兩個年輕的姑娘,滿眼心疼。作為團隊的主心骨,她既要統籌全局,又要應對突發訴求。一次,一位業主因電視背景板劃痕維修未達預期而發火,崔連娟未多解釋,帶著兩個客服輪流蹲守維修現場直到修復平整。“業主的焦慮能理解,與其費盡口舌,不如讓行動說話。”她沙啞著嗓子說。“潤悅府是公司的重點項目,只要業主滿意,辛苦點也值了。”
日夜堅守的“隱形防線”
當物業團隊在前線奔忙時,沈浩鵬和他的同事們正構筑著交付背后的“隱形防線”。
每天早上8點前,沈浩鵬就已經出現在小區,將維修需求按專業分類派給施工單位。晚上11點,他則打著手電筒逐戶巡查第二天要交付的房子。“交付前10天到交付這7天,天天如此。”沈浩鵬擦拭著鏡片上的汗水和灰塵說道。作為業主、物業與施工方間的“樞紐”,他練就了高效協調的本領:遇到業主的合理訴求,他緊盯施工隊按期整改;遇到業主對裝修標準的誤解,他拿著規范手冊耐心解釋。“有幾次發現工人進門不穿鞋套,我立即要求整改,后來這類問題再也沒出現過。”他說,細節上的統一標準,能少走很多彎路。最讓他有成就感的是那些“深夜解決的隱患”。有天晚上巡查,他發現某戶陽臺窗戶未關嚴,順手將窗戶關好。結果當天凌晨突降暴雨,第二天交付時業主摸著干燥的窗臺連說“還好還好”,那一刻他覺得“再累也值得”。
同心協力的“完美答卷”
“業主們的滿意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韓露和苗軒齊聲說。7月6日晚,隨著集中交付期最后一戶業主在收房確認單上簽字,潤悅府的交付工作畫上階段性句號。“團隊馬上要擁有第一面錦旗了,就掛在這面墻的正中間!”崔連娟驕傲地說。“沒有公司上下的齊心努力,交付就不可能這么順利。”沈浩鵬感慨道,“最熱的時候工會還給我們送來了慰問品,心里很是感動。”他翻看著厚厚的巡房紀錄,每套房7~8次的巡視痕跡成了最珍貴的紀念。
在南京盛夏的灼熱里,通宇人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堅守詮釋擔當,那些浸透汗水的工作服、散落的喉片包裝、深夜的手電筒光共同寫就了一份關于“敬業”與“熱愛”的答卷。而這份答卷的評分藏在業主滿意的笑容里,也刻在每一位為交付努力過的奮進者的足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