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夏收(shou)工作自6月6日開(kai)始試(shi)收(shou)以來,目前各單位(wei)近50臺各類收(shou)割機(ji)已經進入了突擊(ji)搶收(shou)階段(duan),無論是田間地頭,還(huan)是糧食曬場上,都呈現出(chu)一(yi)派如火如荼的搶收(shou)搶曬搶運的喜人景(jing)象。
今天一早,在曬干揚凈的小麥入庫進倉的基礎上,一臺日烘干達到300噸的塔式烘干流水線正式啟用。
目前,“我們質檢小分隊一方面通過督促單位糧食場頭勤翻快曬,早日讓小麥質量達標的同時,還對一些收割任務重、曬場壓力大的單位,將場頭糧食分流出一部分小麥進行烘干,保證田間小麥收割不受或少受曬場因素的影響。”供應貿易部經理閔忠生說。
走進供貿部糧食收購現場,只見這邊的運糧車一輛接著一輛進入庫區,司磅、抽樣、檢測、卸糧,那邊等候的空車和押車人員隨時待命,接令出發,奔赴下一個曬場。
在供貿部化驗室內,不大場所內的四名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忙而有序。現場操縱機械臂抽樣的小麥隨即進入化驗環節,重點檢測水分、雜質、容重等指標,對水分達標的糧食直接入庫儲藏,對水分不達標的小麥直接進行烘干區,等候卸車烘糧。現場上無論是供貿部的工作人員,還是運糧的駕駛員,或是押運車輛的人員,大家按規范流程井然有序地忙碌著。
“開始收儲的糧食全是在曬場上曬干的小麥,如今進入搶收環節,對曬場緊張單位,那些一般在十六七水分的糧食才運來烘干,今天上午陸續裝滿150噸的烘干塔倉的小麥已經進入烘干程序。”供貿部的工作人員辛道紅說,“達到安全水分要求后就隨即出倉,立即安排下一輪的烘干作業。”
曬場是夏收(shou)的(de)瓶(ping)頸,而(er)烘干又是破解糧食曬場矛盾的(de)關鍵一招。淮海供貿(mao)部的(de)全體人(ren)員,以主人(ren)翁(weng)的(de)姿態,奮(fen)戰在物資采購、農資派送、夏糧檢測和入庫收(shou)儲等一線,并(bing)在“四比四爭”的(de)氛(fen)圍中,彰顯勞動者的(de)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