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農場中學退休教師陳必祥是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多年來他潛心研究書法,作品多次獲得國家和省、市、縣大獎。為了臨摹好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書法,陳必祥預先在報紙上把《蘭亭序》上的324個字逐一練習30遍,并在全面掌握其中每一個字體的章法、結構和筆法后,陳必祥用了一天的時間,終于臨摹完成了王羲之的這幅《蘭亭序》作品。
《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造出一個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豐驅,且賦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風儀:或坐、或臥、或行、或走、或舞、或歌,雖尺幅之內,群賢畢至,眾相畢現。王?之智慧之富足・不僅表現在異字異構,而目更突出地表現在重字的別構上。序中有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各具獨特的風韻。重字尚有“事”“為”“以”“所”“欣"“仰”“其”“暢”“不”“今”“攬”“懷”“興”“后"等,都別出心裁,自成妙構。
王羲之《蘭亭序》表現了他書法芝術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風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青風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此本摹寫精細,筆法、墨氣、行款、神韻,都得以體現。
陳必祥臨摹好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后,其落筆的功底和行云流暢的筆峰,得到了觀摩作品人的齊聲夸贊。圖為陳必祥書寫的行書《蘭亭序》和他在展示其行書作品時的鏡頭。

上一篇:下一篇: